首页>>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面对“双减”,教师该怎么做?这10点做法供参考!

发表时间:2021-09-23 返回




微信图片_20210628220803.png


小伦敦网站.gif


近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强调,落实学校承担的“双减”工作任务,必须严格落实教育教学工作纪律。


新学期开学后,义务教育学校要:

① 严格执行均衡编班的法律规定,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

② 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

③ 严格执行作业管理规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

④ 严格执行考试管理规定,不得违规组织考试,不得按考试结果给学生调整分班、排座位、“贴标签”。

……


在新政策背景下,面对学生的成长需求以及家长的“教育焦虑”,一线教师应该怎么做?新学期教育教学工作怎样开展?



01

研究学情与教材

提高备课实效



减轻作业负担,要从源头抓起。备课是教学流程的起点,抓减负,要首抓备课。为提高备课实效,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学情与教材,而不是“复制粘贴”教案,修修补补课件。


研究学情,就是要研究每节课学生“在哪里”,研究教材,就是要研究每节课应把学生“引到哪里”。中小学作业负担过重的情况很多源于超前学和超标学,而这又破坏了“自然学习起点”的课堂教学生态。


减轻作业负担,学生就可以在“自然起点”参与课堂学习与探究,教师就可以准确判断学生“在哪里”实现因材施教。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的重要目标,分析研读教材,就是要对准学科核心素养这个靶心,确定“把学生引到哪里”,只有全面把握教材的前后联系,深入挖掘教材蕴含的学科核心素养要素,才能使课堂教学实现有的放矢。



02

组织深度学习

培育核心素养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应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组织学生开展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不是深在知识难度上,而是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开展探究性学习。


当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愿参与”,借助已有认知经验“能参与”,通过多种感官或行为“真参与”,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而是能够带得走、用得上的学科素养。


学生课堂上实实在在用1分钟获得的发展与提升,是课后10分钟的补习也达不到的效果。


因此,一线教师要用好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增强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和效益意识。课堂学习效益高了,课后的作业负担自然就轻了。



03

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

提高作业质量



作为生命体的儿童,天然拥有语言、思维、探究、创造等学习需求。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是为了不教。”教育的职责在于以生为本,通过创设合适的情境,师生共同参与课堂建构,共享探究过程,让学习真实发生,让学生学会学习。


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是知识的搬运工,而是课程的建设者;教学不是仅仅传授知识,而是师生间借助积极有效的对话为平台,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过程。


作业是检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抓手,教师在备课时须统筹安排每节课的作业量,将课堂适当留白,精心安排练习反馈的环节,及时查缺补漏,相对减少课后的书面作业量。



04

研究作业管理效能

提升课后作业的“质”



教师要研读课标,准确把握学科性质,积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将作业设计作为课题来研究。


例如重视预习作业,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积极尝试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等多种开放式作业形式,因材施教,杜绝机械重复的无效性及惩罚性作业等。



05

设计菜单作业,强化反馈功能



教师不仅要从作业总量上做到“科学合理”,也要从作业形式上做到“丰富多样”。


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情,通过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作业菜单,让学生拥有选择作业的权利和机会。


不妨尝试每周安排一个“无作业日”“实践性作业日”,也可以每月一个“零作业周末”“长作业”,以此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作业的功能,不要让作业成为“要我做”的“负担”,而是成为“我愿做”的“常态”。布置与反馈是作业的两面。


既要从质、量、形上做好作业的布置,也要及时做好作业的批改与反馈。


一方面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加强面批讲解和答疑辅导,另一方面对作业优秀的学生要激励表扬,不断增强其学习自信,让作业成为学生才能展示的平台。



06

对学生多元评价



老师需要对“多元评价”的内容、维度、标准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学生制定科学的评价方案,用增值性评价客观判断不同类型学生的成长,让孩子们“看见自己”,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老师还要适时向家长解读孩子“多元评价”结果,从学生的性格特点、特长爱好、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给出反馈,通过家校携手,为学生全面、个性化的发展做好规划。



07

进行教学上的创新



随着学生在校内时间的增多,教师只有用创新的教学手段,才能实现学校教育的多样性,提升学校教育的质量,让学生愿意待在学校,且学习效率有所提升。


老师可以从小处着手,比如改变教与学的方式,运用高效、趣味的授课工具、新颖创意的教育方式(微课、STEM)提高授课质量和学习兴趣;


课堂上除了一对多的讲解,还可以组织同伴互助、小组共学,让每个孩子都“在场”;


课后作业除了双基练习,还要有灵活的主题活动、项目学习、特长发展,让每个孩子都喜欢。


在保证孩子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还要通过学校教学培养孩子们的多元能力,在有限的课时中开展创新课程,这对教师来说任重道远,也是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开放心态眼界的过程。



08

参与到课后服务中去



开展课后服务,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家长接送难、孩子没地方去的问题,也可以充分利用课后时间,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内容,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发展空间,还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教师最了解自己班级的学生,课后服务也使教育更有针对性。


随着课后与学生的接触的增多,对本班学生能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以此来提升教学质量。



09

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家校共育



如果说老师的教学能力,是家长信任老师的前提,那么优秀的“共情”体验和有针对性的讲授能力,则是获得家长信任的重要条件。


作为老师,精准解决孩子困难、培养孩子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离不开家庭的携手努力。


要注重和家长的沟通,引导家长的教育思想,统一教育理念;还要给予家长科学实用、容易操作的家庭教育方法指导,让家长成为学校教育有效的“助攻”。


这就对老师们的沟通能力、家庭教育知识有了更高要求。为了抚平家长焦虑,顺利推进学校教育,老师们需要花更多的工夫和时间。



10

协调好职业角色与个人生活




课后服务的落地与推广,无形中拉长了老师们的工作时间,职业角色与个人生活的冲突将会更加突出。


这对老师们的工作状态、积极性以及职业预期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老师们既要保证本职工作的完成,又要兼顾家庭和个人生活,需要自身不断提升工作效率,也需要整个教育系统的关注和协调——减少老师非教学和隐性工作时间,给予教师群体更多关注和关怀。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关于我们

内蒙古小伦敦素质培训学校
内蒙古小伦敦素质培训学校

总部电话:

0471-4816262

总部地址: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哲里木路39号

预约报名

蒙ICP备19000771号 版权所有:内蒙古小伦敦素质培训学校 未经小伦敦教育的明确书面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转载或引用,否则视为侵权,本校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1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