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新高考大家谈 | 专家解读内蒙古自治区高考综合改革

发表时间:2022-06-28 返回


新高考”:撬动新时代育人方式变革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 韩巍


自1977年恢复全国统一高考以来,全国共有1.2亿人通过高考进入大学,“知识改变命运”已成为高考最好的注脚。高考关乎千家万户,高考改革的成效也关系着千万学子的命运。四十余年间,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人才选拔需求,高考在科目设置、考试内容和次数、招生体制和方式、技术环节等方面,进行了大大小小30余次改革。内蒙古自治区本次高考综合改革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是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的重要举措。高考综合改革从科目设置、评价方式、录取办法等方面全面发力,旨在满足学生多元化、自主性选择的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高考综合改革的精髓在于,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选育道路,不断完善考试招生体系,促进实现教育公平和科学选才,为学生全面发展、家庭生活幸福、社会和谐进步、国家经济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


尊重学生差异性。“新高考”将更加关注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就这一层面来讲,“新高考”必将对学校育人方式的变革带来直接的影响。而对于学生来讲,其差异性主要表现在科目兴趣上,12种课程组合让学生有了多种科目考试组合的选择。“新高考”的课程教学目标、高考组合模式、选课走读制度,本质都是将学生置于基础教育的核心,都是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保障学生选择权。“新高考”改革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增加学生对课程学习的自主选择权,通过课程的多样化,更好地落实因材施教与个性化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不同的选科组合、同一科目的不同层次,为学生提供了选择的自由,与之相应,不同学科组合和不同学业水平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夯实学生发展基础。“新高考”改革坚持以“育人为本”为原则,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核心价值取向,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重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多样化发展,又关注所有学生的基础性、全面性发展。因此,当学生面对更多的选择权和个性化发展路径时,能够更好激发自我规划的主动性,更大限度地挖掘潜能。同时,这也必然会对中学教育提出新的现实需求,无论是开齐开足各类各层级的课程,还是针对不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教师在教学方式上的全新设计,都是学生自主选择权落到实处的前提保障。


学生科学选科需要规划与指导。从人才培养角度看,学生的发展应该是整体性的、不可分割的,学生的理想、品德、学业、心理和生涯指导彼此都相互关联,不能离开某一方面而孤立地谈另一方面的发展。“新高考”制度下的高考分数,其绝对意义已经发生了变化,考生不能单一地看重分数,还要兼顾未来要报考的学校招生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因此,从高中生生涯规划角度,教育主管部门需提前筹谋,科学安排指导教师,帮助学生依据个人兴趣、特长、能力等做好未来学业规划,实现自我的最优发展。


家庭教育需要跟随变革而同步转向。“新高考”改革更为强调和突显对个人权利的尊重,事实上也提高了家长在教育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面对急速变化的时代背景及新的社会人才需求,家庭教育的方向也不能再以应试为导向、唯分数是从了。家长一定要尽早转变思想观念,在教育中不能止步于照顾好学生的生活起居,培养孩子的目标不能停留于对分数的关注,而是要在尊重孩子个性发展的基础上,深度参与到整个高中学习过程中来。要与孩子共同制定学习生涯规划,辅助其进行信息获取与理性决策,让家庭教育高质量地伴随和助力孩子成长成才的全程。


改革之路需要长期的检验和不断的调整,需要突破各种局限、迎接各种挑战,“新高考”改革是一场深层次的影响和变革,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夯实基础,理解时代,“新高考”改革不仅是教育部门的政策主张,也并不单纯是考生和学校才需要关注的问题,这既是每一位学子直面社会人生的自我启迪,也是每一个个体对时代价值的审视与思考,更映射着未来中国对人才的全新期待。


新高考背景下如何选科——以地理学科为例

内蒙古教学研究室兼职教研员、呼市二中教师 郑直


高考综合改革自2014年开始试点,现在大部分省份已经进入新高考改革序列。我区作为全国第五批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8个省份之一,采用“3+1+2”的模式。“3”即:语文、数学、外语必考,每科满分 150 分,均以原始分计入总成绩;“1”为首选科目,要求考生在物理、历史科目中选择1科,满分100分,以原始分计入总成绩,“2”即:考生在思想政治、化学、生物、地理四个科目中选择2科,以等级分计入总成绩,如何根据自己的个性、爱好、优势学科和未来职业规划进行合理选科,直接影响到学生将来高考可报哪些专业,影响着孩子的未来,这就要求学生和家长要有清晰的生涯规划,要早学习、早准备。对于如何选科,下面以地理学科为例,谈些选科的看法供家长和学生参考。


一、选科的几个大原则


1.兴趣原则。选科的时候,首先要考虑个性及兴趣爱好,若抛开兴趣爱好,纯粹为了考试,将来的职业生涯或许会比较尴尬,甚至痛苦。再说,随大流作出不符合兴趣爱好的选择,也未必能学得轻松、学出成效,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优势原则。在充分考虑个性及兴趣爱好的基础上,认真分析自身的思维优势、能力优势等等,作出科学合理的选科决策。优势直接影响成功的概率,尤其是在考试、择业等环节表现更为突出。


3.综合兼容原则。我区新高考共有12种选科组合,不同的组合在高考志愿填报时的受限程度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我们在考虑学习兴趣、学科优势的基础上,再综合考虑选科与大学的学科门类、二级专业的兼容问题,确保录取时少受限制,提高被录取的机率,让兴趣和优势能最大程度地得以发挥。


4.持续性发展原则。热门专业、工种在社会分工中经常发生变化,没有一个职业永远是“香饽饽”,但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选科要认真分析未来行业热点、职业含金量,往往技术要求高的工种会是持续热点行业,像现在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精算师等等。考虑了持续发展的选科往往才是正确的决策。


二、把握学科的特点


1.地理学科特点。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人地关系)的科学。高中地理是结合高中生的认知能力,帮助大家客观科学地认识我们所生存的地理环境,从而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高中地理内容涵盖广,我们一般把地理学分为两大部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自然地理注重对知识的理解,需要我们动态了解自然环境各要素是如何在运动中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整体的,只要其中一个要素受到影响,其他要素就会受到影响,整个自然环境都会随之发生变化,甚至波及其他地区乃至全球。学了自然地理,你会对身边的自然环境产生新的认识,一花一木、一山一水都似乎有了灵性。人文地理帮助大家了解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我们的生产生活和地理息息相关,知道了这些,就可以灵活迁移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区域规划、区域发展,甚至全球一体化,我们都可以客观地分析评价,不再只是用一双眼睛看世界,更是用大脑思考这个世界。自然地理注重对知识的理解,人文地理注重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地理学科之前被称作“文科中的理科”,体现出地理文理兼修的特点。地理不仅需要文科生的细思缜密,更需要理科生的清晰理性。


新教材在知识的编排上有了很多变化,但考查的主要内容依然是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问题和区域发展几部分。


2.中学地理对大学学科的应用价值。中学地理学科既有人文地理知识,也有自然地理知识,既能培养人文素养,也能锻炼细致的思维方式,综合性较强。新高考以前,文科生多局限在经济学、哲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8大类大学本科专业中选择;新高考以后,地理学科因其具备自然学科特征,对于原来文科生鲜有涉猎的理学、工学、农学,将突显出应用价值,更加受到高校和学生的青睐。经初步分析,中学地理学科对大学本科专业应用领域的拓展部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理学:《专业目录》所列36种理学专业中,与中学地理相关的有21种,占比58.33%,其中,直接相关的13种,间接相关的8 种,可能相关的0种。


②工学:《专业目录》所列169种工学专业中,与中学地理相关的有47种,占比27.81%,其中,直接相关的11种,间接相关的17种,可能相关的19种。


③农学:《专业目录》所列27种理学专业中,与中学地理相关的有15种,占比55.55%,其中,直接相关的0种,间接相关的11 种,可能相关的4种。


综上,从数量来看,中学地理学科对大学本科工学的专业影响最广;从质量来看,中学地理学科对大学本科理学的专业影响最深。这83种与中学地理学科相关的大学本科专业可能是吸引高校选考地理的主要拓展范围。


三、充分了解高校专业设置


大学地理科学是一个大的学科分类,主要包括地理学(含土壤学与遥感)、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空间物理学以及新的交叉学科(地理系统科学、地理信息科学)等分支学科。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尤其是卫星定位系统、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的不断发展,地理学迎来新的不可限量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对于偏向文科方向的学生,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等专业是不错的选择,毕业后可以考公务员,也可以进入环保类企事业单位,选择面比较广,如果要考研深造的话,这些也是不错的方向。对于偏向理科方向的学生,除了可以选择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也可以考虑填报地质学、测绘学、地球物理学等理科类的大学专业。而对于那些想进入师范类院校的学生,地理学专业也是很好的选择,将来毕业后可以到中学、大学任教,或者到科研机构里做研究。


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南辕北辙的寓言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过,希望大家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学科特点,结合社会发展的需求,作出符合自身实际的选择。


尊重学生个性 激发兴趣潜能 做好生涯规划

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王志强


自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印发至今,全国已经有 21 个省份踏入新高考综合改革行列。新高考在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等方面意义重大。新高考改革的最鲜明特色是彰显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充分尊重学生个性,扩大学生的选择空间,提升综合素质。


新高考改革的主要变革内容之一就是招生录取依据和科目选择的变化,从之前的唯统一高考分数录取,到现在的“两依据、一参考”形式,从传统的文理分科,到现在的“3+1+2”模式,可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相关科目参加选考,从而让不同禀赋和个性的学生都能结合自身兴趣爱好,发现自己的特质、发挥自己的专长、实现自己的价值。


新高考背景下,拥有了更多自主选择权的学生,如何从不同的选科组合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这不仅考验学生的生涯探索与决策能力,同时也对学校的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每所中学都应该立足当前新形势,根据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特色,探索、完善行之有效的生涯规划教育模式。


一、做好学校顶层设计,为生涯规划教育提供保障


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校领导从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进行顶层设计,做好通盘考虑,实现人、财、物的综合协同。


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生涯规划专业教师队伍,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同时要做好教师的全员培训,让班主任、任课教师积极学习生涯教育知识,提升生涯教育能力。


另一方面,要加大经费预算和投入,购买专业的设备和软件,建设相关的平台和教室,为生涯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强力的支撑和保障。目前,自治区一些学校设立了专门的生涯规划测评室,测评室大多采用专业“能力测验”“性格测评”“职业能力测试”“职业价值观”“职业兴趣”“职业锚”等专业测评工具,可以相对客观的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做技术评估。


二、完善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


生涯规划课程旨在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和职业、树立生涯规划理念、掌握生涯规划方法,最终具备一定的生涯规划能力。学校应该尽早开设生涯规划课程。课程设计上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对接未来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充分体现各个学段的特点,科学、合理地明确课程目标、课程性质、课程开发、课程安排、课程评价、课程保障等要素。从课程的形式上,可以包括两种类型的课程。一类是知识方法型课程,侧重介绍自我认知、职业认知、生涯规划理念、生涯规划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与方法;另一类是体验实践型课程,侧重通过情境体验和任务驱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感知,在真实的环境中实践,活化知识,锻炼能力。


三、充分开发、利用社会资源推进生涯规划教育


生涯规划教育的形式不能只是课堂的知识学习,还应有丰富多彩的体验和实践活动,生涯规划教育的阵地也不能只局限于中学校园,还应广泛充分的利用高校、企事业单位等优质的社会资源。


现在自治区有三所中学是“英才计划”中学培养基地,这些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参与的学生在导师的带领下前往内蒙古大学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本科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等地进行参观和学习,提前体验科研过程,感受科研魅力,激发科研兴趣。其他学校也可以积极邀请大学的教授专家等为学生做一些讲座等,附中曾经邀请过清华大学王喆垚教授做“智慧的地球——智能感知与物联网”讲座、北京大学杨展澜教授做“走进现代医学”的讲座、北京师范大学马天星教授做“神奇的超导”讲座、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滕锦光院士做“梦想、机遇与选择”的讲座等。这些活动不仅使学生对大学的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兴趣,同时也帮助学生进一步思考、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为今后的生涯决策打下坚实的基础。


除了高校资源,学校还可以通过邀请知名校友、家长代表等方式,让企业高管、教授专家、政府机关公务员、知名医生等走进校园和学生介绍职业经历,分享职场经验。这些活动可以促使学生更加直观、全面的了解不同职业应该必备的专业技能、职业发展的路径等。同时,听优秀校友、家长介绍求学往事、成长经历及奋斗历程,感受校友榜样示范力量,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激发学习热情,增强职业规划意识,从而更好理性地选择大学专业和未来职业。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区、走向社会,实地参观体验。带领学生走进法院、部队、企业等参观考察。这有利于学生亲身了解不通过职业的工作状态,体悟个人与国家、社会、世界的关系,增强根据自身兴趣专长进行生涯规划和职业选择的能力。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把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新高考背景下,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不同,唤醒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启动每一位学生自主发展的内动力应当成为每一所中学的责任担当和价值追求。我们应当积极主动适应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立足学校实际,聚焦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学生发展指导等关键领域,积极探索和健全基于核心素养的包括选修课在内的课程体系,切实加强生涯规划教育,坚持尊重个性、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落实推进新时代“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目标。


聚焦新高考 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包头市第九中学校长 张世斌


《内蒙古自治区高考综合改革政策》的总体定位是: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完善制度,促进教育公平、提高选拔水平。


新高考提出的“选课走班”教学组织形式有以下特点:一是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个性化选择,能让学生最大程度参考自身兴趣爱好、志向及优势。同时较之过去的传统文理科更为均衡,容易学习,而且和大学更好衔接,毕业选择性更多。二是完备的生涯规划课程体系是指导学生选课的重要保障。三是四科任选两科采用等级赋分制,对学校文理科均衡发展及发挥学校整体学科优势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四是“选课走班”个性化,要求班级管理模式向双导师制、动态化转变。五是充分的师资是满足不同套餐、不同层次学生的重要保障。六是分层教学,分类推进才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也是未来教育的必然走向。


一、育人理念上,学校应当回归教育原点,促进高中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


回归教育原点,即坚持育人为本的价值目标,追求高中教育的独立价值。高中学校要从自身的价值定位出发,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需要出发,健全自己的运行系统,包括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与管理制度以及条件与保障系统等,特别是建立健全反映自身价值定位的质量评估体系,并不断提高其公信力、权威性,改变单纯以卷面成绩评价教育教学的片面做法。


二、课程建设上,学校应当拓宽课程资源供给渠道,促进课程资源开发建设


新课程方案已经确立了必修和选择性必修、选修课程体系,就高中学校而言,它要求学校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在确保学生共同必修课达到基本要求的同时,认真做好选修课程的规划,创造条件,开设更加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并努力提高选修课质量,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潜能,将学生应有的选择权落到实处,让学生拥有适合自己的课程。在新高考制度下,选修课将会真正落地,课程将会成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全面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和建设、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满足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将会成为学校面临的重大课题。


三、教学管理上,学校应当变革传统教学方式,科学应对高考改革中的新问题。


不分文理科的科目设置方式、学考基础上的选考制以及“两依据一参考”的新录取模式,都将带来高中教学方式的巨大变革。一是选考科目走班教学成为必然;二是学科分层教学将成为常态;三是在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推开专项教学改革。学校需要建立一种新的教学运行机制和模式。


学校必须立足校情,脚踏实地,科学应对,抓住以下“五个关键点”:


转变教育观念是前提。一是转变观念,学校管理人员、教师要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目标入脑入心,实现从“育分”向“育人”的转变;二是聚焦课堂,强化教师对新课程标准及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与研究,转变教学方式,明确“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三是重视学生生涯规划,教师要具备指导学生生涯规划的能力,实现从“教师”向“导师”的转变。


立足课程建设是重点。首先要开发适合各学校自身学情的学考、选考、生涯规划等课程,做好与新高考的课程对接;其次要逐步开发学科拓展、人文素养、科学创新、社会实践等课程,为学生的全面及个性发展提供课程资源;要拓宽课程开发渠道,完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资源从“单一”到“多元”,从“校内”到“校外”的转变,为学生的成长搭建多样化的发展平台。


变革管理体系是关键。管理是学校质量建设的关键,评价是导向,与新高考相适应的管理评价需要建立和完善,首当其冲的是建立健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体系,逐步建立与新高考配套的管理评价制度,确保高考新政接地气并能落到实处。


做好“选课走班”是难点。增加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权是新高考的核心所在,在尊重学生选择权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一是开设学生生涯规划课程,通过课程开设,让学生明确“我是谁、我的性格特点是什么、我的特长爱好是什么、我适合做什么等等,为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做好前期准备;二是对教师进行人生生涯规划的全员培训,在新高考背景下,我们的教师要充当的角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还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学生选课的辅助者;三是尽量采取小走班的模式,减缓管理难的问题,实行平稳过渡;四是加大对非文化科目特色课程的选课走班力度,进行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发展,继续加强学校特色课程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改善办学条件是保障。一是要解决教师编制及教师结构的问题;二是要加大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力度,为学校的管理、学生的选课走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等提供技术支持;三是要加大对教室、功能室建设的投入;四是要建立学校、家长、高校、社会(社区)“四位一体”的资源共享体系,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


新高考改革为发展素质教育、高校人才选拔创造了更好更大的空间,需要我们坚定信念、勇于担当、扎实推进。


来源:内蒙古教育发布

关于我们

内蒙古小伦敦素质培训学校
内蒙古小伦敦素质培训学校

总部电话:

0471-4816262

总部地址: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哲里木路39号

预约报名

蒙ICP备19000771号 版权所有:内蒙古小伦敦素质培训学校 未经小伦敦教育的明确书面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转载或引用,否则视为侵权,本校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1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