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有什么显著特征?取得哪些新进展?专家来解读 | 教育这十年“1+1”第十三场 · 专家谈

发表时间:2022-09-24 返回


1.jpg


教育这十年 专家谈


      教育部2022年“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采访活动持续进行中,第十三场活动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情况。“云发布”和“云采访”后,今天跟教育小微一起来听“专家谈”,看看专家眼中的教育对外开放——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 阚阅:

十年磨砺开拓全球教育治理新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注重和加强多边教育合作,提升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能力。过去10年,中国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已进入到决策日程,并不断得到深入推进。中国在全球教育治理中的角色发生了从接受者、服从者到参与者、合作者以及设计者、贡献者的历史性转变。


      十年来,我国走向全球教育治理中心过程中所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通过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有效推动教育改革,彰显教育发展成就。过去10年,我国充分借助全球教育科学文化领域重要国际组织的多边交流合作平台为我国教育现代化提供积极助力。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视频贺词。2015年我国率先签署和批准修订后的《亚太地区承认高等教育资历公约》。2016年9月,中国政府发布的《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积极推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教育议程在中国的实施。


      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也提供了展现我国教育发展成就的国际舞台。10年来,我国通过不断扩大参与经合组织国际学生评价(PISA)及教师教学国际调查(TALIS)),充分展现了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改革取得的卓越成效。2016年,我国正式成为《华盛顿协议》的第18个正式成员。2020年我国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获得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医学教育认证机构认定。2015年“世界教育论坛”通过的《2030年教育仁川宣言》中所提出的新的教育愿景,中国大多已经实现。在2017年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九个人口大国2030年教育部长会议上,中国的教育发展成就再次刷新各国认知。


      二是塑造全球教育治理理念,贡献全球教育治理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过去10年,中国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不断丰富和塑造全球教育治理的新思想和新理念。2014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进行历史性访问并发表重要演讲。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教授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女童教育特使,以及中国政府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设立女童和妇女教育奖,极大提升了我国在国际教育界的影响力。


      过去10年间,我国围绕教育减贫、抗击疫情等全球性议题贡献了独特的中国经验与中国方案。中国政府及相关部门通过举办“面向2030·教育扶贫国际研讨会”等活动,分享中国实施精准扶贫方略,特别是将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现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的成功实践和有效经验。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对教育产生巨大冲击的背景下,中国通过积极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高级别教育官员视频会议、二十国集团(G20)教育部长特别视频会等重要会议,主办中国-非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和疫后支持非洲优先高级别对话会等专门活动,以及发布《教育应对疫情参考手册》《弹性教学手册:中国“停课不停学”的经验》等具体举措,介绍我国教育系统的疫情应对措施与经验。同时,我国积极向国际社会推介我国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和平台。此外,在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期间,教育部发布《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白皮书》,向世界介绍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经验。


      三是积极开展主场外交,搭建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平台,深度参与国际规则制定。过去10年,中国在国际教育舞台积极发挥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应有作用。我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金砖国家、亚太经合组织(APEC)等多边机制合作框架下,连续举办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先后举办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和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大会、第九届金砖国家教育部长会议,以及中国-东盟教育部长圆桌会议等重要会议,并通过这些会议制定和发布《青岛宣言》《北京共识》《唐山声明》《岳麓宣言》以及《APEC教育战略》《第九届金砖国家教育部长会议宣言》《中国东盟教育合作发展愿景与行动(2020-2030)》等一批重要成果文件。


      同时,我国高度重视和深度参与了一系列全球教育规则的制定。我国先后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2030行动指导机构——2030年教育指导委员会成员,以及2030年教育监测指标技术合作组和教师工作组等工作机制成员。我国还积极派遣专家深入参与《承认高等教育相关资历全球公约》等准则性文书磋商制定工作,以及派遣专家参与“教育的未来”国际委员会制定前瞻性的国际报告等。


      四是积极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不断提升国际教育公共产品的提供能力。2012年中国与教科文组织合作建立中非信托基金项目,支持非洲国家的教育发展。该项目第一阶段实施成效显著,成为南南合作典范,也开启了中国对外援助新模式。2016年“中国援南苏丹教育技术合作项目”,通过帮助南苏丹制定国家教育战略规划、政策制度、课程标准等,来帮助该国建成现代教育发展体系,帮助其实现全民教育的目标。


      过去10年,职业教育逐步成为我国提供国际教育公共产品的新领域。职业教育“走出去”从个别试点走向普遍实践的工作局面正在形成,以“鲁班工坊”为代表的境外办学品牌已逐步形成。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实践了“走出去”办学,覆盖亚洲、非洲等多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职业院校在立足本土的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开发国际标准的专业和课程标准体系,共同制定国际水平的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开发并被国(境)外采用的专业教学标准有595个、课程标准3349个。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 涂端午:

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新进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际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内“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稳步推进,教育对外开放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


      一是定位更加聚焦。百年党史和中国近代史给教育对外开放注入了深厚的民族复兴情结。十年来,教育对外开放聚焦民族复兴总要求,在留学人才“归国潮”中,通过机制创新、项目牵引,不断拓展留学回国人员的“用武之地”,广开海外留学人员为国服务的“报国之门”。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教育对外开放聚焦立德树人总任务,引导广大青少年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和日益严峻的风险挑战,教育对外开放聚焦稳中求进总基调,更加坚定坚持开放不动摇的决心,更好统筹开放与安全、改革的关系,更加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中的教育循环。


      二是站位不断提升。为民族复兴强基固本,为“一带一路”建设铺路架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凝心聚力。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教育对外开放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通过“春晖计划”“万人计划”等人才工程,培养、引进了一批国际一流科学家和创新团队,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实施以来,部省(区、市)协同不断推进,双向留学互动良好,合作办学“请进来”与“走出去”均呈快速上升态势。通过开展教育援助,分享中国教育扶贫经验,积极参与打造全球教育公共产品,为国家间以及区域命运共同体注入更多教育内涵。


      三是方位更加全面。英格兰8000所小学的数学课堂采用“中国模式”、俄罗斯大学借鉴中国标准、邀请中国专家参与专业评估等,标志着教育对外开放由过去的单向学习交流向双向交流互鉴转变。教育对外开放也成为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教育创新发展重要支点。随着开放地域由东部沿海向全国纵深拓展,形成“东西互济、陆海联动”的开放新格局。


      开放领域由高等教育向职业教育、基础教育深入推进。职教领域以产教协同联盟等形式与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稳定联系。越来越多的省(区、市)在基础教育对外开放中主动作为。涉外办学由境内向境外延伸。


      四是地位更加重要。教育对外开放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保障,教育对外开放也是中外人文交流中的最大亮点,教育对外开放还是全球治理变革的重要支撑。我国积极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机制框架下的教育合作。高校在“一带一路”、南南合作、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为发展中国家培养、培训了大量公共管理和技能人才,为全球治理变革注入新生力量。


      五是“品位”更加凸显。更加注重品牌引领,更加聚焦品质提升。品牌建设是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从规模速度型发展向内涵质量型转变的重要抓手。在发挥好“留学中国”等国家品牌引领作用的同时,加强对地方品牌、学校品牌的培育和打造,推进国际教育交流品牌数字化转型。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作为教育强国的奠基工程,高品质开放是其基本内涵。通过拓展规则、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优化生源、专业、师资、投入等要素型开放,深化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等开放高地建设,推动教育对外开放转型升级。


来源:教育部新闻办 微言教育

关于我们

内蒙古小伦敦素质培训学校
内蒙古小伦敦素质培训学校

总部电话:

0471-4816262

总部地址: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哲里木路39号

预约报名

蒙ICP备19000771号 版权所有:内蒙古小伦敦素质培训学校 未经小伦敦教育的明确书面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转载或引用,否则视为侵权,本校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1003号